中德合作新能源汽车_中德合作新能源汽车政策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德合作新能源汽车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奥迪一汽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 在中国创造下一个“黄金十年”

2.中德合资的车有哪些

3.重磅!奥迪与一汽在华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首款新车2024年投产

4.回击反全球化 中德车企要联合搞大事

中德合作新能源汽车_中德合作新能源汽车政策

奥迪一汽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 在中国创造下一个“黄金十年”

       10月13日的长春,受温带季风性气候影响,气温已经骤降至10℃以下。这一天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一天,但对于奥迪汽车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讲是值得铭记的一天。

       在这一天里,位于长春市奥迪汽车股份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中德汽车大会,并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共同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以推动奥迪在华本土化生产PPE平台纯电动车型,这也成为“再创奥迪在华黄金十年”愿景的重要项目之一。

       对于奥迪在华电动车项目的推进情况,细心的人曾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在奥迪展台,奥迪展出了包括亚洲首发的奥迪Q4?e-tron?Concept、?奥迪e-tron国产版、奥迪e-tron?Sportback等在内的重磅首发车型。

       在今年9月22日,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时表示,奥迪在华人事组织架构模式已经开始调整,奥迪中国直接向奥迪全球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汇报,杜思曼本人直接负责有关中国市场的合资业务。这种工作模式在豪华品牌里绝无仅有。这一切表明,奥迪在华的下一个动作举措越来越清晰。

       1

       新能源合资公司“应运而生”

       提及豪华品牌,在国人的脑海中第一时间涌现的就是四环奥迪形象。这源于奥迪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高端豪华汽车品牌,可以说奥迪在华30多年深耕早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标杆存在,甚至一定程度上,豪华品牌等同于奥迪汽车。

       奥迪在华不仅是“进的来”更是“站得住”。根据汽车预言家掌握到的最新数据显示,1-9月,奥迪在华共交付51.21万辆新车,同比增长4.5%。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仍取得了奥迪入华以来最优异的成绩,进一步巩固奥迪在华豪华品牌形象地位。

       梳理奥迪在华布局发现,目前奥迪在华已经拥有一汽-大众长春工厂、佛山工厂、天津工厂及青岛工厂,以及本土化生产9款车型。如今,奥迪在华30多年的耕耘在华积累了超600万客户。究竟是重复以往,还是转型升级这成为“三十而立”奥迪面临的新选择。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品牌竞争最为激烈市场,同时也是奥迪全球最重要的市场,2019年中国市场为奥迪全球销量贡献近四成份额。中国汽车行业竞争进入红海状态,本土品牌高端化也呈现异军突起态势,其中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两大技术路线代表。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作出合资股比开放的决定。

       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国消费者正呈现消费升级的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乘用车市场消费升级对新车零售贡献度达到43%,与2018年相比同比增长3.2%。

       这对于奥迪汽车来说,与一汽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满足中国消费者更高端出行体验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表现。

       2

       PPE平台加速奥迪电气化转型

       对于外界来说,奥迪选择与中国一汽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只不过是中国汽车企业又多出一家品牌而已。而对于新能源行业乃至汽车行业来说事情绝不仅仅如此。

       汽车预言家注意到,在奥迪官方对外释放的信心中提及了PPE平台。众所周知,对于汽车品牌来讲,能够决定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以及未来制胜的关键,除了现有的品牌影响力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平台技术。大众汽车凭借MQB平台,实现零部件通用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为推动新能源战略转型,大众在原来计划投入的440亿欧元基础上追加至600亿欧元,其中包括MEB平台研发。

       作为奥迪成立的新能源合资公司的核心平台技术,PPE平台是奥迪将基于与保时捷合作开发的电动化平台,可以说一推出即豪华。PPE平台将凭借独特架构,满足客户在全尺寸车型和豪华车型细分市场的需求。

       在动力输出上,基于PPE平台,奥迪新能源车型将为车辆后轴搭载一个电动机,顶配车型的前轴上转配另一个电动机(PSM永磁同步电动机或ASM异步电动机),根据实时需求,基于PPE平台推出的车型可自动启动四轮驱动系统。与此同时,根据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体验,PPE平台的车型还能够实现不同的性能等级和电池容量。以奥迪e-tron?GT概念车类比为例,其荷电状态为800伏;当配合高效热管理系统时,可实现高达350千瓦的充电容量。

       据了解,PPE平台的特点之一是搭载众多高科技并拥有可高端扩展的体系结构,可应用于无论是高底盘或者是低底盘车辆上。此外,在车型级别上,PPE平台也覆盖从中高端车型到豪华车型的各个细分市场,具体包括SUV、Sportback、Avants和Crossovers等各种车型。可以说,奥迪凭借该平台,将在新能源行业布局全尺寸和豪华电动车型阵容。

       PPE平台作为奥迪与中国一汽新能源合资公司的未来制胜法宝,奥迪透露,将在2024年起,首款基于PPE平台的电动化车型将在新能源合资公司的工厂投产。

       3

       奥迪中国与总部“双向负责”推动战略落地

       回望奥迪在华超三十多年的深耕,积累超600万客户群,可以说奥迪的业绩不可谓不“豪华”。面对充满变数的中国市场,奥迪适时推出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的举措。根据奥迪此前规划显示,到至2025年,奥迪致力于将电动化车型的销量提升至在华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此次引入的PPE平台也将进一步推动奥迪电动化转型的速度。

       奥迪在华发展电动化转型既有目标又有技术,而在外界看来似乎还意犹未尽,奥迪新能源战略如何落地才是核心关键。为此,奥迪提出“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在北京车展上看到的全新奥迪Q5L?Sportback全球首发;全新奥迪Q4?e-tron概念车亚洲首发;奥迪e-tron国产版、奥迪e-tron?Sportback、奥迪RS?Q8、全新奥迪R8?Coupé、全新奥迪RS?5?Sportback中国首发等重磅车型,无一不表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正在日趋显现。此外,奥迪还通过“奥迪极客社”(Audi?Innovators?Circle)与中国奥迪客户保持沟通,奥迪客户提出的新创意将直接反馈给德国总部。其中,加长的奥迪A6、奥迪A4等车型的轴距,就是奥迪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

       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

       在此次签约仪式上,外界看到了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以及大众中国CEO冯思翰,?其中对于安世豪来说,这是他时隔14年之后以奥迪中国总裁的身份出现在中国。安世豪提出要在2020年至2030年的全新十年里,创造奥迪在华的“黄金十年”。为此,奥迪重组管理结构,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直接向奥迪全球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汇报,同时杜思曼负责中国市场的合资业务实现“双向负责”,提升奥迪中国与总部之间沟通效率,以便让奥迪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变化做出最快速的反应。此外,奥迪宣布在2023年底前投入约140亿欧元(约折合1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车型研发生产,以及人才培训和车辆销售。

       在与合资伙伴中国一汽的合作方面,奥迪加强与合资公司实现更紧密的合作,其中,奥迪在中国的战略发展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由奥迪中国集中管理。

       同时,汽车预言家注意到,对于新合资公司,奥迪提出要通过移动互联、数字化转型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诸如在5G网络,移动互联等领域,奥迪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领先互联网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后还将不断深化合作以满足中国消费的高端智能出行需求。

       随着奥迪与中国一汽的新能源合资公司宣布成立,以及后续更多细节公布,外界相信一个带给消费者新高端形象及体验的新能源品牌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德合资的车有哪些

       引言:说好的新品牌纯电动紧凑级SUV,以及电动版MINI呢?原来光束汽车生产基地,新工厂、新设备、新工艺,是要拿来给国际版的VV7、VV5开光。

       历经几年长跑,“城宝恋”总算迎来正式开干。

       6月20日,备受业界关注的长城汽车与BMW宝马集团,股比50:50的合资车企——光束汽车张家港工厂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预计到2022年,这里将建成一座覆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传统四大工艺,以及配套研发和试车跑道等在内的整车生产基地。

       初步整车产能为16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相关项目环评报告等信息来看,光束汽车这一生产基地项目,初步建设的这16万辆整车产能,竟然并非此前计划的新能源电动车产品,而是全部给到了长城旗下高端品牌WEY。

       用来生产符合出口标准的VV7、VV5。

       让人震惊之余,也从中嗅到了长城宝马合资合作,已经“变味儿”的气息。

       “城宝恋”初衷,共创新能源伟业

       众所周知,从2009年的“十城千辆”试点工程算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大业已经狂奔突进了逾十年时间。

       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汽车强国等多个维度的考虑,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早已经上升成为了国家战略。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扶持和培育,中国已经成为了引领全球新一轮新能源电动车潮的旗帜代表。这不仅仅是体现在新能源车年产销规模全球第一上。

       更为主要的,还在于国内的车企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以及全产业链的成熟度。

       为了迎接以电动化为核心的“新四化”产业变革,无论是国内的自主品牌,抑或是欧美日韩等跨国汽车公司,近年来无不将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上升到了顶层战略的高度。

       奔驰、大众、宝马、丰田等,无一例外。

       为了积极拥抱变革和迎接挑战(包括中国推出的双积分政策环保压力等),跨国汽车巨头普遍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投入力度,其中很重要的一种途径即为,寻找本土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创新能源伟业。

       既省时省力,又相对保险。

       江淮大众,众泰福特,日产东风,比亚迪丰田,以及本次我们聚焦的长城宝马,均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催生出来的

       所以说,2018年7月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完成“订婚”的长城宝马合资合作项目光束汽车,走到一起的初衷是共创新能源伟业。

       实际上,从彼时双方对外释放出的种种信息来看,光束起初规划的第一款、第二款产品,均为电动车产品。

       一款是合资公司全新品牌旗下的纯电动紧凑级SUV,一款为宝马旗下MINI的纯电动车型。

       这一点,看看彼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光束汽车董事长赵国庆,在光束汽车德国签约仪式的后一天,于北京柏悦酒店举行的专场媒体沟通会上的讲话,即可窥见一斑。

       长城宝马皆强势,强强合作“磨合”多

       我们听了太多,所谓的强强联合1+1>2,殊不知强者与强者之间的合作,通常也是非常难搞、好事多磨。

       需要指出的是,据当时魏建军和赵国庆透露,早在2016年初开始,长城汽车便与BMW宝马集团开始了私密接洽,“自由恋爱”了两年多,直到2018年在两国总理见证下,双方才走到了“订婚”这一步。

       按照魏建军的说法,当时也只能算“订婚”,还没有真正的“领证结婚”。足见,个中艰辛与不易,少有人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7月德国举行签约仪式后,在随后的2019年较长一段时期里,光束汽车合资项目进展缓慢、没有再传出什么实质性的动作。

       结合当时一些外媒的爆料,业界一度盛传因为实际谈判过程中,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双方仍存在较大分歧,所以长城与宝马的合资合作有可能最终“告吹”。

       好在,针对外界的传闻和质疑,长城和宝马相继出来及时“辟谣”,坚称光束汽车项目并没有“搁浅”,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过程中。

       为了进一步打消外界疑虑、增强信心,在2019年底的时候,长城和宝马在张家港搞了一个高调的“奠基”仪式,光束汽车公司也正式注册成立,意在对外彰显光束汽车项目已经正式启航。

       回过头来看,考虑到疫情等因素影响,光束汽车张家港项目直到现在,才正式打桩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建成投产,也足足比过去计划的2021年晚了一年时间。

       关键量产车型,也由过去外界期待的全新品牌纯电动SUV、及宝马MINI纯电动车型,改为了长城WEY品牌旗下的VV7、VV5。

       一言以蔽之,婚照结,但“生娃”的事儿得变通一下了。

       电动车变燃油车,狸猫换太子

       光束光束,说好的电动车项目,咋就变成了WEY品牌生产基地?

       在乐逗汽车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去试图理解,光束汽车的这波“骚操作”!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其一、只怪被爱情冲昏头脑,当初一心沉浸在“城堡恋”的欢喜中,对未来的谋划和大环境各种变局,考虑得不够充分准备不足。

       必须指出,自打长城和宝马传出要合资合作搞电动车,围绕它们结合的目的及实际效果,业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诚然,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也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但源于电动车居高不下的售价、锂电池技术没有质的飞跃与突破,以及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等客观因素,除了北上广深等“限行限购”城市外,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新能源“私家车”消费,并没有被激活。

       在此背景下,别说宝马MINI这种原本就很小众的车型了,就连丰田、大众、奔驰、宝马等品牌,自家的新能源电动车产品,现阶段都没能取得市场层面的持续突破与成功。

       燃油版的MINI一年到头都卖不了多少,光束汽车导入电动版的MINI,能有啥市场前景?

       至于魏建军设想的合资公司全新电动车品牌,过去奔驰和比亚迪搞出的腾势,宝马和华晨搞出的之诺,无不暗淡收场。

       所以会有人看好,长城和宝马合资公司光束汽车,新搞一个电动车品牌?

       此外,2020一场突如袭来的疫情,着实给全球的汽车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跨国车企集团无不勒紧裤腰带、缩减大规模投资。

       宝马和奔驰都终止了,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它会有心情和意愿全心全意来陪长城汽车玩儿光束汽车项目?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因素。

       也极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明明一开始是50:50股比合资,意在共创新能源电动车伟业的光束汽车,现在变成了长城WEY品牌新的制造基地。

       当然,中短期内光束汽车仍以生产VV7、VV5这样的燃油车为主,但并不妨碍其为电动车研发制造做准备,合资公司相关电动车产品仍将在此进行研发、试制等工作。

       其二、一开始就是借助电动车合资项目的由头,来进行宣传和造势,也符合国家大力倡导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方针政策。

       工厂基地先建起来,电动车项目能够如期推进更好,实在不行长城旗下现成的燃油车产品,导入进来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反正对于殷切期待引入长城和宝马汽车项目的地方政府而言,管你最终是生产电动车还是燃油车,都挺好。

       乐逗观察:

       谈恋爱跟结婚过日子,本来就是两码事。

       如果将长城汽车和BMW宝马集团的合资合作,比做成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那么历经数年爱情长跑,从如今终于打下第一根桩正式开工建设开始算起,长城和宝马算是正式结婚步入婚姻的殿堂。

       恋爱时结婚前,设想的再好,实际搭伙过起日子才发现,真没有那么简单跟理想化。

       两个人的结合尚且如此,长城和宝马这样两家体型巨大、且源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制度与文化的企业,合资合作建立光束汽车这样一家全新的企业,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一如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光束汽车董事高乐先生,在日前的开工仪式上所言:

       “今天光束汽车的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这要感谢中国对疫情的成功阻击,也要感谢张家港市政府对光束汽车项目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

       跌跌撞撞兜兜转转,长城和宝马这对“异国恋情”总算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既然婚都结了,总归是要“入洞房”的。继续谈论将来生出娃的肤色,好像也没有啥意义。

       退一万步讲,光束汽车生产基地,新工厂、新设备、新工艺,拿来给VV7、VV5开开光,WEY品牌反正是稳赚不赔。

       问题是,2022年也就不到两年时间,国内年销量不过10万辆规模的WEY品牌,果真做好了冲出亚洲走向欧美的准备了吗?还一口气规划了16万辆出口产能,挑战不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重磅!奥迪与一汽在华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首款新车2024年投产

       1、一汽集团的合资品牌有:一汽大众、一汽奥迪、一汽马自达、一汽丰田。

       2、东风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有: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悦达起亚、东风郑州日产、东风裕隆。

       3、上海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有上海大众、上海大众斯柯达、上海通用、上海通用雪弗兰。

       4、广州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有,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

       5、长安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有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马自达、长安马自达、长安福特沃尔沃。

扩展资料:

       

       合资车贵还因为知识产权的问题。我国和外国汽车生产厂商建立的合作依存度很低,一般我国在学习外国汽车生产商更多的是组装技术、企业文化、内部管理等等,但是对于我们真正需要了解的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的核心技术往往是国外进口,卖给我国的一般都是落后10年到20年的技术。

       以ABS为例,70年代末欧美的汽车生产商已经在研发运用,80年代在市场上大力推广,而我国第一款运用ABS的车型是桑塔纳2000,这个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也正因此,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我们花大价钱去买这些技术或者成品,自然就造成合资车价格比较高。

       百度百科-合资车

回击反全球化 中德车企要联合搞大事

       本报记者?金晓宇

       今日下午,在长春举行的2020中德汽车大会上,中德汽车业的深度融合再次结出“硕果”。

       来自德国的奥迪汽车股份公司(下简称“奥迪”)和来自中国的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一汽集团”),在会上共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宣布在华共同成立一家全新的新能源合资公司。该公司将专门致力于本土化生产基于PPE平台(奥迪联合保时捷共同开发的大型电动车平台)的纯电动车型。根据计划,首款新车将于2024年起在合资公司的新工厂投产。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变局下,双方于时代的浪潮中再次“牵手”,并开创了一个先河——豪华品牌第一次专门为一个高端电动化平台而在华单独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这体现了奥迪向高端电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坚定决心,以及对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中国未来前景的看好,为中德两国的经贸合作树立了“典范”。

       奥迪汽车股份管理董事公司会主席杜思曼说:“这一合作再次突显了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我们将更加重视奥迪在华业务,并积极推动中国市场的创新发展。”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邱现东也表示:“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对外开放的先锋,中国一汽与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的合作树立了行业典范。此次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既基于双方32年默契合作所积累的相互信任,也体现出中国一汽抓住历史变革机遇趁势而上的决心,传递了中国汽车行业扩大开放、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的强势信息。”

       事实上,奥迪与一汽的缘分由来已久。自1988年进入中国以来,凭借与合作伙伴一汽集团的精诚合作,奥迪率先推出了契合中国消费者喜爱的长轴距版本轿车,引领了国产豪华汽车“加长”的风潮。“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和实践使奥迪在过去30多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举成为中国销量最高的豪华汽车品牌。随着新合资公司的成立,奥迪与一汽集团的合作伙伴关系也被推向了全新的阶段。

       无疑,四环品牌向电动化转型的决心矢志不渝。根据奥迪全球电动化目标,至2025年,奥迪致力于将电动化车型的销量提升至在华总销量的40%左右。

       “新能源合资公司的成立是我们在中国市场落实电气化战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奥迪正持续践行对中国市场及长期合作伙伴中国一汽的承诺,我们将努力将此合作提升至全新高度。”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Werner?Eichhorn)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快速拓展电动化车型阵容,奥迪联合保时捷为大型电动车型开发了PPE平台(Premium?Architecture?Electrification)。这一平台的特点是搭载了众多高科技并拥有可高端扩展的体系结构。得益于此,奥迪正基于PPE平台开发各种车型系列,覆盖从中高端车型到豪华车型的各个细分市场,包括SUV、Sportback、Avants和Crossovers等各种车型。借助这个平台,奥迪将持续拓展全尺寸和豪华电动车型阵容。

       “2020年是一个新十年的开始,我们想达成的目标是:在2020-2030这全新的十年,我们希望能够为奥迪在华再创一个‘黄金十年’。”安世豪说。而与合资公司实现更紧密的合作正是奥迪为实现这一全新目标的重要支点之一。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9月,尽管受疫情影响,四环品牌仍取得了入华以来最好成绩。2020年1-9月,奥迪共交付512081辆新车,同比增长4.5%,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仍取得了奥迪入华以来最优异的成绩,是奥迪与一汽集团精诚合作最为有力的证明。

       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所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推进,奥迪与一汽集团的手也将越牵越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合作也将使双方持续受益,并为中国汽车业的转型贡献力量。同时,双方与时俱进、趋势而变的紧密合作,也为中德两国的深度经贸合作树立了范例,并加速两国汽车产业在百年大变局下的深度融合与转型。

       本文图源来自奥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之家?行业]?“全球汽车行业的未来十年属于中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在2020中德汽车大会上表示。直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德国三大车企主要销量和利润来源地,贡献了超过50%的利润。

相对于其它欧洲国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在疫情后更快恢复正常。在这方面,疫情控制成绩较好的国家之间,明显更快速连接在一起。中德之间的交流在近期也日渐频繁,10月13日,汽车行业大咖在2020中德汽车大会上探讨协作共赢新机遇。当传统造车强国—德国和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中国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火花?红旗品牌又在本次大会上释放什么信息?中国品牌有哪些潜在的机会点?

       ■确认过眼神,又一中德“联姻”落地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今年6月份,欧洲乘用车市场新车销量达1131843辆,同比下跌24.1%。然而,中国市场销量正在V型反弹,尤其是在高端车市场,德国豪华车品牌成为“最大的赢家”。十多年前,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拯救了德国汽车制造商,而这一次它们依然可以信赖中国。

2020中德汽车大会现场,中国一汽携手奥迪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将共同成立一家生产PPE平台纯电动汽车的合资公司。新合资公司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投产。

毫无疑问,中国一汽再次携手奥迪是中德深入合作的生动写照。此前,奥迪e-tron已于9月底在一汽-大众长春工厂实现量产下线,不久前于北京车展亚洲首发的奥迪Q4?e-tron概念车,也将于2022年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进行国产。此次签署备忘录将双方合作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奥迪e-tron』

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在会上回看一汽与大众的合作历程。33年间,一汽-大众累计产销量已超过2000万辆,累计创造的产值超过3.5万亿元,累计创造的税收超过5000亿元。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其全球39%的份额。

“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甚至在全球汽车业都是一份‘响当当’的成绩。”徐留平表示,“可以预期未来的中德两国在经济、贸易、投资、合作方面会进一步的向前发展。”

实际上,从近两年看,中德车企“联姻”案例源源不断。2019年7月,中国与德国在柏林签署的协议就达20多项,总金额达到300亿美元,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华晨宝马长期发展框架协议出炉,2020年宝马iX3车型国产”、“长城与宝马正式签署51亿元合资经营合同,成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等。

       『宝马iX3』

多家德国汽车厂商不断扩大在华投资,或与中国企业展开战略合作。2020年5月,大众汽车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随后7月,梅赛德斯-奔驰入股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孚能科技,持有约3%股份;9月,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正式建成投产,成为宝马集团全球首个生产BMW第五代动力电池的生产基地。

中国企业近几年也通过收购德国公司而增强自己在全球市场上的名气,从而提升自己的销量。例如,宁波继峰收购德国汽车座椅及内饰供应商Grammer;均胜电子收购德国普瑞,为欧洲一线主机厂提供最新的汽车电子配件;美的以29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公司94.55%的股份,成为最大控股股东;吉利以90亿美元收购了戴姆勒9.7%的股份。

展望未来中德汽车合作,会上专家皆认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当前,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170辆,远低于欧美国家。眼下,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正如火如荼,中德两国在汽车行业的合作也必将行稳致远。

       ■中国品牌脱胎换骨,合资合作迈上新高度

回看40年,伴随着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诞生,中德汽车合资拉开了时代的大幕,中国从当时年产销几千辆到如今近3000万辆、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这40年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合资汽车产业不断壮大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品牌脱胎于合资品牌并试图超越合资品牌的发展史。

以9月车企已公布的销量数据看,疫情过后中国汽车市场崛起已是定局,吉利、长城、长安、红旗等中国车企无论从销量、车型,还是研发能力等方面,都已成长到可以与合资品牌掰手腕的地步。一定意义上,它们都是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代表。

在这些中国品牌中,红旗对于很多“汽车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种情怀,它见证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2020年1-9月,红旗的市场表现格外抢眼,实现销量13万辆,同比增长104.4%。红旗正厚积而薄发,过去3年的销量增长了42倍,从目前销量走势预测,红旗有很大希望实现今年的销量目标。

按照徐留平提出的规划,明年销量将在今年基础上翻番至40万辆,2022年拟在原定的40万辆目标基础上提升至50万-60万辆,2025年拟由60万辆调高至70万-80万辆,2030年冲击100万辆销量目标。

徐留平在大会上强调,未来5-10年,中国一汽将两条腿走路。第一是中国品牌能够实现中国领先和世界先进;第二是合资品牌,即我们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大众汽车,能够将后续一系列的合作推到一个更高、更强的水平。

“中国有可能成为疫情后,在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表示。展望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德双方也面临着合作发展新机遇。

       ■直面反全球化,中国品牌需加速崛起

全球经济一体化虽持续整体向前,但过程中起伏不断。“随着金融危机和地方保护主义逐渐盛行而再次回潮,再加上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也进一步催化了反全球化趋势。”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表示,“反全球化势必影响我国包括汽车在内的制造业,但中国因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可以留住部分外资,但在高端技术环节仍需自主突破。”

反观中国品牌的发展情况,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乘用车销量超过200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占1/3份额。但从销售结构中可见,中国品牌的销售价格偏低,大多处于5万-15万元之间。而德国制造则是依靠精湛的机械制造以及工匠精神,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繁荣发展,成为当今全球认可的“高质量”代名词。

未来,中国品牌要进一步崛起还有哪些具体的发力点?“注重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变革大势,实现中国品牌整体实力跃迁式的提升。”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邱现东对此表示。同时,他分享了4个体会:

第一是掌控核心技术,重点攻克三电技术、传感器,以及包括现在‘软件定义汽车’的一些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实现自主自强;

第二是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这个‘极致’除了技术本身以外,更重要的是洞悉客户的心理,即以客户的需求来更新迭代;

第三是创新营销,数字化是新时代的关键手段和载体,中国品牌需要随时响应客户声音,及时解决市场问题,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一个新营销格局;

第四是完善生态,围绕新四化的发展与不同的企业、行业、政府等建设标准体系,不断地降低用户对新一代汽车的安全忧虑。

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德美也提出了两点建议:品牌力建设是重中之重,包括汽车产品质量、客户口碑等,这方面我们现在不能心态急躁,要有一系列的长期计划。其次,中国品牌要借用中国本地的资源和力量,打造一个汽车生态圈,把汽车生活服务融入到线上线下,这基于中国品牌对本地的理解,对中国文化的渗透能力。

北汽股份总裁陈宏良则提出,中国品牌要向红旗学习打造品牌溢价能力。他认为,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品牌认知有自己的理解,未必支持“大牌”。据悉,上市仅一周的红旗H9就获得了1319辆的成绩。而据终端反馈,由于该车关注度较高,在北京多家4S店目前均无现车在售,预定需要等几个月时间。

       ■总结:

中欧全面加强合作,给这个不稳定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稳定的因素。今年第二季度,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德系汽车自二季度以来,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两位数以上的销售增长。可以说疫情中和疫情后,中德关系更上一层楼,中德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必将有更广阔的前景。(文/汽车之家?彭斐)

       好了,今天关于“中德合作新能源汽车”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中德合作新能源汽车”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